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Plurk心得搬遷~
**只是個觀影筆記。


(2017年12月)
電視在播,所以就看了,這部我是進電影院看的,那時看完覺得很感動(?),這次看完也覺得很好看,尤其是音樂與風景(等等)
只是想了想,有些想吐槽的東西



首先是,在看時就有想到,主角的體力實在好到不科學,一個愛做白日夢的上班族可以說走就走去爬阿爾卑斯山,實在是爆發了小宇宙(?)
至於高山上手機有訊號,這是個笑點,所以我接受(誒


然後是,看著同時,我就在想,主角對那個攝影師還真努力。我一直在想這是他對自己工作的負責,還是因為對攝影師的崇拜?
也可能兩個都有,我記得劇中他媽媽有說負責這個攝影師16年了。

還有,媽媽從兒子的房間垃圾桶中取回被丟掉的皮夾。這⋯⋯雖然在後面造成一個驚喜,可是媽媽從兒子房間的垃圾桶取回被丟掉的皮夾⋯⋯(再說一次是)


另外,其他一些點,
我覺得約會網站與整個故事搭配的好有趣,很棒的一個安排。
我還是很喜歡照片是禮物,只是放在皮夾裡的這個設定www
依著3張照片去尋找人也很有趣。
之前我沒發現,原來主角的公事箱(?)就這樣被船上的人拿走了。
有點鬍子的主角比較好看。


最後是,雖然那個攝影師因為跟主角長期合作,所以對主角的工作態度很敬佩,因此拍出了最後一張照片。
只是,在現實中,即使努力於自己的工作,仍舊默默無名沒有人看見才是常態吧。
就像攝影師最後拍出的作品,雖然很感動沒錯,但是世人將記得的是「那個攝影師拍出了認真上班族的照片」,而不是那個認真的上班族,這個被拍的經驗,對主角而言除了內心的滿足外,其實沒什麼附加價值(但或許這樣的價值對主角就夠了?)


而對主角來說,看見自己的人是自己崇拜的攝影師這點,才是最大的鼓勵吧?即使不被其他人看見,大概也無所謂。
而且後來他也與喜歡的對象在一起了。


關於拍攝者與被拍攝對象我記得有一些討論。
像是Dorothea・Lange的《流浪母親》這張照片很有名,而且有名的是因為照片中人的一些貧窮背景所營造出的一些東西(此外當然還有像是構圖畫面等等因素),可是我記得有人多年後去訪問照片中的人,而照片裡的母親不僅不知道這張照片的存在,生活也當然沒獲得任何幫助。
(大四的上課記憶,應該沒記錯吧?(等等))


那說回《白日夢冒險王》
因為沒找到照片,所以主角踏上冒險,把白日夢化為現實,最後發現照片就在身邊,且在自己崇拜的攝影師眼裡自己不只是個nothing(我忘了電影裡是說什麼了),於是整個人生像是改變了一樣。
就這來看,這故事看起來很完美。


只是⋯⋯我突然不太清楚我想說什麼了(
不過就一個娛樂片來看,或許也不用想這麼多就是了。


那還有就是,主角一開始因為父親去世所以沒展開的旅行手冊又開始動了,這也算是夠了吧。


啊對了,還有配樂跟風景真的都很不錯w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