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好評主題曲《打上花火》來當開頭~
《煙花》(《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一開始聽到消息,應該是從米津玄師所做的主題曲「打上花火」(youtube直連)開始的,因為一直有在聽米津的歌也蠻喜歡的,那時看到又是改編自岩井俊二,又有新房昭之(總導演,關於總導演與導演的差別,詳情請自行查詢(喂))的名字,加上「打上花火」這首歌真的很好聽,所以就覺得一定要去電影院看。
然後就到了日本上映的時候,一片負評wwwwww,好像是以《你的名字》的方向去宣傳,結果一堆人進了戲院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因此負評很多www,可是也因為宣傳的方向吸引到很多人進戲院,因此似乎沒賠本?(看了幾篇討論推出來的,沒有確切數字證據)所以我就也在想,到底是吸引到正確的少少觀眾獲得好評,可是賠本,還是管他正確不正確,先把人騙進戲院,賺到了本錢卻賠了名聲,哪一種路線比較好?
因為日本那邊的負評很多,台灣這邊又釋放出消息,上映的戲院很多。(雖說我最近幾年在台中打混(?),對台中會上沒什麼擔心的,但上映的戲院之多,實在讓我為片商擔心ww)接著就到了台灣這邊上映啦!因為不想被爆雷,所以零零散散看了一些討論,總的來說台灣這好壞兩極。喜歡的說雖然喜歡但也不會推薦給人,然後另一端的就是WTF。
因為評價實在沒有很好,也很微妙,所以我在要去看與不看中遲疑。(加上聽到說總導演其實沒做什麼,新房昭之的吸引力瞬間下降)可是我又不想要擔心被討論暴雷(當初《你的名字》也是在這種煩躁下進電影院),而且票房應該沒多好,再不去看就下片了。因此連續起不來兩個早上(想去看第一場,下午還可以做事)後,我衝了中午的第二場(是的,還是睡過頭)。全場觀眾應該不到10人wwwww,然後很幸運的(對電影票而言),我是屬於喜歡,但不會推薦人的好球帶,而且一出來就想收片子,和過了一會就想說要不要二刷wwwww。
總的來說,就是《煙花》不知道打中了我哪一點,讓我非常喜歡。可是我表達的好感是喜歡,而不是這部片很棒,故事很好(其實整片基本上沒什麼劇情),只是我喜歡這部電影。要我推薦我也不敢貿然推薦,就是這麼部微妙的電影。
做個參考值,像《你的名字》我就覺得,雖然故事確實很好,伏筆、畫面等等都很棒,可是就是沒打中我。
我的好球帶大概是這種感覺(?)。
這邊說一下《煙花》的優點,畫面與配樂真的不錯,可是沒什麼故事性。還有,想去看的話女主角的樣貌必須是你的菜,因為有很多女主角的特寫畫面。
和,我很喜歡這部的眼睛畫法,所以多來幾個眼睛的特寫我也ok。(啥鬼)
對了,但是有時畫面有點崩,跟3D畫面出現的我好尷尬wwwww
另外,一開始看MV我以為女主角是學姐之類的,結果是同年啊!感覺可以在稚嫩一點,還是說是故意弄的女主角真的很早熟?不過我覺得早熟不只是外表早熟,更多的是行為態度吧?
然後到了這邊才發現還沒有說到電影在講什麼www,《煙花》改編自岩井俊二1993年同名的電視劇,根據wiki「是一套為富士電視台一個每週播放一次的一集完電視短劇《If
如果....》的其中一個單元」,且是岩井俊二第一部公開作品(wiki說的),是說我也沒弄懂與也不確定會不會去找原版的來看(找得到的話),就大概這樣(懶了)。
《煙花》
(原作:岩井俊二 脚本:大根仁 総監督:新房昭之 監督:武内宣之)
(原作:岩井俊二 脚本:大根仁 総監督:新房昭之 監督:武内宣之)
講述的是,女主角及川奈砂與主角島田典道兩人間那種,想在不可必免的離別前只有一下下也好,只希望留下屬於兩人回憶的那種心情。
故事從暑假返校日開始,奈砂因為母親要再婚所以即將轉學,總之那樣之下(?)她與典道和典道的其中一個好友安曇祐介一起比賽游泳,並且在心裡決定跟比賽贏的那個人去今晚舉行的煙火大會。
與此同時,典道的幾個朋友也在爭吵到底煙火從旁邊看是扁的還是圓的,為了這個他們決定到小鎮旁的燈塔去尋找答案。
不行,感覺寫不出來劇情介紹XDDD,再寫下去我就變成流水帳了XDDD。
就是,如果那時候我贏了比賽,如果那時候我們一起搭上電車,如果那時候沒有被發現我們倆在一起。
各種如果那時候怎麼做,才能讓我們兩個人單獨相處。
然後要表達出這個「如果」,《煙花》採取一個非常粗暴的方式,創造出一顆投出去就能到達如果線的「if球」wwwwwww。
這個「if球」真的粗暴直接的好笑wwwww,就是一顆球狀的「如果電話亭」。但是這部也不是科幻或奇幻,照我跟我姐簡短的聊幾句後,我覺得跟他說的「做夢」很像。就是那些「如果線」很可能(或者就只是)主角典道的幻想(或妄想),真的現實就是他沒有贏得比賽,因此奈砂約的是祐介(說起來,主角與祐介的相處也很有戲wwww),而他在還不知道奈砂要轉學之下,也沒有創造兩人間的最後的回憶。
(是說,我直到剛剛才發現,原來故事背景「茂下」日文發音就是もしも,就是如果啊!所以最後回到茂下站,就是回到如果站)
(再來,剛剛看了一些感想,發現原作背景是設定在國小,動畫改成國中,而且看到都是比較喜歡原作⋯⋯,我、我有點懶了(看向待寫的作業))
下面來說一點角色與劇情安排。
奈砂這個角色讓我想到《晚安,布布》裡沒那麼有毒性的愛子,愛子一樣是受不了家庭,所以向布布尋求協助,希望布布帶她去鹿兒島。《煙》中奈砂藉著邀人去參加煙火大會,實際上是想要離家出走,但是她說離家出走太幼稚,所以要求典道跟她一起到東京私奔。
雖然一開始奈砂是跟典道與祐介一起比賽,而且在祐介贏時也邀請對方去煙火大會,可是這邊很微妙的是,在後面奈砂追問為什麼典道沒贏,和在if線,典道贏時問奈砂為什麼邀請他去煙火大會,奈砂不像回答祐介那樣想了一下像是找理由一樣說出因為喜歡對方,而是什麼也沒回答。
而且有趣的是,就我的理解下,奈砂與典道是互有好感的,只是彼此都沒有說出來,大概只是感覺到一點似乎可以更加親近的那種感覺,可是在整部裡面,就他們倆沒有完整說出喜歡這兩個字。
還有,我覺得在很多故事中,「少女」都是一種神秘且捉摸不定,無法理解,美麗而飄渺,在遠處無法觸及的存在。
在《煙花》中奈砂是這樣,《晚安,布布》的小時候的愛子好像也這樣(有點忘了,沒很確定),《蘿莉塔》小時候的朵拉芮絲也有點這種感覺。
不知道這是不是男性對於開始逐漸步入青春期的「少女們」的什麼想像嗎?一種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女生們會悄悄話說些什麼(像是問有沒有帶衛生棉wwwww),遮掩著身材,又不經意間露出。這種微妙的狀態,是不是給予了「少女」一種神祕性?
到這邊我又思考起,為什麼普遍上會認為女生比較早熟呢?感覺這問題探究下去可以挖得很深啊(望)
對了,又想到那時看完,對於想著只是個國中時喜歡的人搬家,努力的話仍可以保持聯絡,或是長大後就會覺得這沒什麼的自己感到一股遺憾感。
這就像是,看《秒速五釐米》(是的,我看這部也還真的想到了新海誠)時,對於故事中的遺憾感到無限惆悵,但想回現實又覺得這沒什麼,這種情感的喪失的那種差距。
其實也可以說是,沒有得到的總是最美好。與在失去的那瞬間,在還沒受到時間沖刷、日常梳洗之前,那種情緒的張力是最大的。
總結下好了,其實《煙花》裡的哏都不新(畢竟原作是1993年的作品),表現上也有缺點,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天線會被什麼連接上嘛(啥鬼)
另外,看了好多心得都提到如果電話亭,果然大家想的都一樣wwwww
再補個好了,就我來說,看完電影後,再去看《打上花火》的歌詞更有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