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讀後小感:《奇怪的日本人,奇妙的日本語》、《Blue Meteor★War 戰鬥吧!麵包人》、《天橋上的魔術師》

@不防雷

因為沒點子(懶得)寫落落長的心得,所以就把一些看完後想吶喊(誤)的書聚在一起,湊成讀後小感。
這三本書之間沒有什麼相似點,所以請不用努力去聯想為何會放在一起,但如果想出來了,也可以告訴我,像這種莫名奇妙的東西我最愛了~




奇怪的日本人,奇妙的日本語(附正音CD)
《奇怪的日本人,奇妙的日本語》
蔡慶玉 文字、中野屋壯吾 監修、香菇 繪
時報出版
這本應該是語言學習書吧?但是我完全把他當成日本文化介紹書(?)來看。
  負責文字的是嫁去日本的台灣媳婦,在日本生活多年,書中就寫了些她在日本生活的所見所聞,我覺得很有趣。
  書裡寫了些一般對於日文的一些誤解,所以解釋了哪些詞該怎麼用,而且因為日文裡很多用詞是只有微妙的差別的,關於這點,書中也有舉例說明。像是:「莎唷哪啦」多數人都知道這是再見的意思,卻不清楚對於日本人而言,這句話其實不是平常用語,而是類似「永別」的道別語。
  關於圖的部分,每個單元結束後都有漫畫,算是回頭複習此單元前面所說的用法,內容還頗好笑有趣說~
  推薦給對日本生活有興趣的人!




Blue Meteor★War 戰鬥吧!麵包人
《Blue Meteor★War 戰鬥吧!麵包人》
值言 著
台灣角川
糾竟是第幾屆的角川賞和第幾名的作品我已經記不清楚了,所以就捨棄那些外在裝飾品,直接欣賞作品吧!(但會看也是因為是角川賞得獎作品的關係……)
  故事簡介是:
        超能力戰鬥!?戰鬥&戰鬥?

  好吧,我懶得想,請直接

  這本書給我的亮點就是,超有創意!不過是個麵包,竟然可以玩出這麼多東西,真的是很佩服作者的想像力。
  但關於這點,我在看最後決戰?(實在是因為好像是決戰有好多次,已經忘了到底是不是最後一次了)時,頗想吐槽的,難道空氣不能變麵包嗎?如果空氣不行,那氧元素、或是其他元素勒?把空氣或是空氣中的其他東西變麵包,就可以把敵人變麵包了啊!(故事發展到最後,主角可以透過他變出來的麵包間接把別的東西變麵包,因此他最終要阻止壞人的方法就是把壞人變成麵包)說到結尾,主角一開始很害怕殺生,為什麼最後卻完全不理會變成麵包摔到地面的壞人變怎樣了啊?覺得這之間的差異有點太大。
  另外,女角方面,派羅塔的設定是穿上褲子會變個性,雖然看到一些心得說,不知道這設定的用意,但我更在意的是內褲算不算褲子啊!?如果算是褲子,那派羅塔不就……(ry
  角色中,我最喜歡的是反派裡的鋼矢,笨蛋兼母控一枚。
  此外,我覺得這本書文字敘述有點太旁觀的感覺?就,很像指示著這邊該如何做的敘述文字,讓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表現方式不是小說,而是其他媒介。還有有些驚嘆號的用法讓我覺得很奇怪呢~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
吳明益 著
夏日出版
說起來,我看很少台灣人寫的小說呢。(非輕小包裝的小說,但我台灣的輕小也沒看很多)會找出這本來看,是因為要去聽作者的演講,所以想說,嗯~也許我該找本作者寫的書來看看。

  與其說是魔術師貫穿,還不如說是中華商場的故事,因為其中一篇沒有講到魔術師。(笑)

  關於魔術師,我想他有隻眼睛是義眼吧,所以在第一篇短篇裡才能挖出眼球(但實在是意義不明),還有才會常常兩眼看向不同方向。(我高中有老師其中一隻眼睛是義眼,他就在一開始對我們說了,要注意的是他看得到的眼睛,而不是那隻看不到的眼睛是看向哪裡)
  因為時代與生活環境,理所當然的,我並不會感到懷念(會有懷念的感覺就見鬼了),而且台語的台詞還會造成我的閱讀障礙(幸好書中的都不難,還多少看得懂),因此就完全像是看個未知的地方的故事。
  這本書文字平平淡淡的,沒有多華麗的辭藻,因此看起來不會很有負擔,但關於形容詞的部分,因為很多都是以小孩子的口吻述說,所以有些地方我會想說,小孩子會用這個詞語嗎?
  書中的內容可以是有些離奇的故事,或是讓人懷念的回憶,其中或多或少暗藏些可以深思的東西,但也可以單純享受故事帶給人的直接情感。
  十篇短篇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二篇的<九十九樓>,男孩離家出走,按下廁所間塗鴉的第九十九樓的電梯按鈕,瞬間來到了你認識大家,大家卻見不到你的地方。原本廁所間的九十九頭電梯按鈕是某種魔法式的東西,但到了最後,卻轉變成生與死之間的差別,
  ——九十九樓與一樓的差別,或許真不是那麼大也說不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