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矇矇懂懂的階級不平等

行動代號:孫中山
導演:易智言
圖片來自博客來


以下內容多半轉貼自噗浪之前寫的,最近深感,一個禮拜很短「這個禮拜怎麼過了!?」,但一個禮拜也很長「你這個禮拜做了什麼?」。

個人頗喜歡這部片,但如果對這部片起了一點興趣(像是從片名、上面DVD的封面或是靈光一閃(?)),那麼直接去找片子來看,建議不要看預告片。




沒錢繳班費怎麼辦?沒錢繳畢業旅行的費用怎麼辦?

啊!體育館的儲藏室裡有個銅像,不見了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們把它賣了籌錢吧!

欸?也有別人有一樣的想法?

肯定是我家比較窮,所以銅像是『我』的!





遙記得當初在火車站旁的牆上大螢幕上看到藍色頭髮桃紅色蝴蝶結面具的預告片時只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雖然後來有了想去看的想法,但最後也不了了之。
這學期在圖書館發現了,就把它借出來。


總結:是部白爛的片。(稱讚)


最初看到這部片的預告時,我其實只對面具有印象,所以對劇情其實一點也不了,也沒有去找預告片來看。
不過我在看完正片後,把DVD裡的花絮都看了,反而覺得不要先看預告比較好,預告破了好多哏(?)
所以我才會在最開始建議說,直接去看正片,預告什麼的當作沒這回事吧(喂)


如果覺得沒錢想到把銅像偷走去賣的這個想法白爛的有趣,那大概就很適合去看吧?
然後發現掉在路上寫著一樣要偷銅像的計劃的筆記本,想要找到筆記本主人時所用的方法是在各個地方放下筆記本,借此釣出筆記本主人的idea超級白癡又好笑,那大概也會合胃口吧?


電影裡的很多幽默都戳中我的點,所以即使是個很普通的畫面我也看得很愉快。像是我很喜歡主角們在討論事情時的路人安插,不管是在馬路上還是捷運上都讓我覺得很有趣。
不過電影整體節奏偏慢,且劇情一點也不緊湊,如果喜歡超級熱血的青春片的話,大概會覺得很沉悶無趣。


並且,這部主要是兩個角色的對手戲,但除此之外兩位要角都有著自己的團體,所以到最後總共有八個少年在行動,不過我記得名字的只有這兩個要腳(其他人有說名字嗎?),然後認得出臉的只有三個人。

所以這算是劇情薄弱的地方?


而,如最上面所言,他們打算去偷銅像的原因是因為家裡沒錢,所以這部電影主要是講清貧家庭。
不過除了主要兩個要腳外,其他少年的家裡概況只有在最後輕輕講到,但其實我頗喜歡這個安排的。
有種輕輕地提筆,寫出收斂但深黑的一點的感覺。


對了,除此之外,因為都是素人演員(好像是在西門町尋來的)
所以演技啊、講台詞啊等等有點生澀,不過這種生澀感跟整部電影的調性也蠻合的。

還有,我有看到這部片中的高中生不現實的心得感想⋯⋯嗯⋯⋯白爛的地方有點青春感(?),不過通篇雖然有打架,但是沒有飆髒話,還有股濃厚的清新感。
不過⋯⋯說實在的,現實的高中生是什麼?
(不知不覺離高中生如此遙遠,時間真是個可惡的傢伙。・゚・(つд`゚)・゚・)

下次再找看看同導演的《藍色大門》看看?



題外話?
聽到電影裡的高中生在叫孫中山的銅像時,都只叫他「銅像」,而不是「孫中山銅像」,有種,啊啊——時代在變動啊~~~~。゚ヽ(゚´Д`)ノ゚。

附上導演專訪:請點

在看專訪時想到,電影裡的主要角色家境都比較貧窮,不過其實如果導演沒將鏡頭帶到那邊是看不出來的。
這其實就是我看了幾個心得感想都有提到的,這部電影講了個一直存在,但卻很容易被忽視的族群。
不過,也如我看到有個心得說的,我同樣也有角色們的制服也太白了吧!的感嘆,白得很不可思議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