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日的記憶》 堤幸彥 導演 圖片來自博客來 |
宣傳詞是這個「如果過了明天,我連你都忘記了,可否還是緊握我的手,陪我繼續走下去…. 」
但是如果是惡搞副標的話,我倒是想到很多,
像是,「不離不棄好太太哪裡找?」、「沒有存款結婚好可怕!」之類的。
很糟糕的是,我現在對這部的記憶留在,沒結婚家庭或是存款可以依靠的生病未來好可怕,什麼感動都退到第二線了(掩面)。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明日的記憶》(荻原浩 著)
由渡邊謙主演
廣告人佐伯雅行事業如日沖天,剛接下一份大企畫的他,卻發現漸漸地容易遺忘事物,在妻子的推就下,他終於到醫院檢查,結果沒想到,竟然出現了似乎與才49歲的他無關的名詞
——阿滋海默症。
我非常怕這類的關於老人會有的一切問題的故事,不管是安養問題,還是阿茲海默症。
因為一切是這樣的近,不管是家人的,還是自己的,這種東西沒人可以說絕對沒有可能。
而且更可怕的是,當進入那種狀況,實在是一種似乎活著,但卻又無法自己,想要結束一切,卻又沒那麼簡單的情形。
所以一般來說,我不太碰這類真實系的記憶的故事。
而會找這部來看,單純只是在圖書館看到,一時想不到要看什麼,所以就借來朝聖。
結果是⋯⋯哭慘了我。
就如我所言,我超怕這類題材,所以哭點是只要看到眼前這個人之後會忘記現在的一切,無法照常生活就會碰觸到的超低哭點。
因此我的,「好感動喔,看了都哭了」的感想一點參考價值也沒有。
(是說,我小學寫心得覺得有哭代表很厲害,但後來國中前吧,突然察覺,就算我有哭又怎麼樣⋯⋯⋯⋯冷血化?)
電影整體故事著重在,罹患阿滋海默症後,主角佐伯雅行與妻子枝實子兩人的相處。
當然心得要分析可以分析很多,像是辛苦工作二十幾年,到後來卻落得因病交出辭呈的結果。在這之中,所失去的與家人間的相處,你要人賠償你也賠償不了。
還有在丈夫全力工作時,妻子是如何支撐這個家,接著在得知丈夫得病後,她又是如何更努力地撐起兩個人的生活?
音樂、劇情節奏、場景什麼的,都很好看。
尤其渡邊謙的演技更是撐起了所有哭點(?),那種細微的眼神什麼的,實在非常到位。
整部戲沒有讓我出神的地方,看了有種,要我現在大哭我也行喔!的觸動感(?)
不過其實在看的途中,也在想,為什麼會對一個行動能力無法自主的人(還是男人?)感到非常可憐呢?
如果故事裡逐漸失去自主能力的是個女人,那麼會是厭惡感還是一樣覺得可憐?
或是,如果將阿滋海默症當作是人人都有可能的歷程(其實不要說阿滋海默,老化本來就是會讓人的行動能力漸漸受限),那麼為何無法把這個當作自然的狀態,而不感到惋惜或是可憐呢?
我覺得我如此害怕「老人」相關的故事,最怕的大概就是自己被別人可憐、看不起。這實在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為什麼無法自然地看著一個人不知所措在那裡找路,或是看著一個「大人」表現得像是個小孩。
為何我的心裡無法視之為正常?
呃⋯⋯所以我可以算是在跟自己的偏見相互質疑?戰鬥?(完全跟電影無關了嘛!)
然後,在看電影時想到更可怕的劇情是,故事裡佐伯有著願意支撐自己的妻子,長大結婚懷孕的女兒,所以雖然他後來得了阿茲海默症,也可以在家中過著互相折磨的生活。但如果他是一個沒有家庭、沒有朋友、沒有存款的人該怎麼辦!!!!
太可怕了,原來沒有結婚是一件這樣可怕的事!!!!
還有,在看電影的故事表現時,我一直有個⋯⋯誒,阿滋海默症會有幻覺嗎?的疑問。(等等,不是才說沒出戲)
去查了wiki,暫時似乎也是沒看到這個症狀⋯⋯(嘛
最最後,我深刻的感想,這社會根本超不和人體工學。
大家對未來的安排都是以有這個未來為安排,但若是只為現在打算,那麼到了未來就會變成,早知道就這樣安排了,的結果。
而有失有得,工作上努力自然會失去別的,但是為什麼加班熬夜會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為什麼能夠這樣似乎無可奈何地又很有成就感的不休息努力?
雖然知道沒有那些爆肝現今的社會無法這樣表現,但這樣的生活是要如何持續下去啊!!!
|Д`)ノ⌒●~*
總結下好了,是部好電影~~
大家一起找個如此美好的妻子吧。(等等)
(我在最後似乎被我最近的壓力炸到了,實在不好意思<(_ _)>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